手机站

罗代奎:雕塑人生别样精彩

2014-12-06 阅读:615
罗代奎在工作中。
罗代奎在工作中。
罗代奎作品:五泉山公园霍去病雕塑。

  罗代奎作品:五泉山公园霍去病雕塑。

  在素有“美术领域里的重工业”之称的雕塑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罗代奎想象自己是在经历着一场奇妙的旅行,路途艰辛,但收获幸福。从甘肃省工艺美术研究所退休至今,罗代奎仍在雕塑艺术道路上孜孜探索。他说:“我在用我的雕塑写我的日记,写我的周记,写我的散文。”

  新胶鞋,画满童年的空白

  罗代奎的外公和外祖公曾经是晚清时的举人。有关四川老家那个出名的小巷,罗代奎的母亲曾跟他讲起过这段曾经的过往:当年,罗代奎外公中举的喜讯是在某个上午传来的,正当亲朋前来庆贺时,罗代奎外祖公中举的消息也顺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挤进来,于是,这条“科举巷”一时炸开了锅。

  多年后,家学的影响在罗代奎的血液中继续奔腾。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字,目不转睛的罗代奎总在等一个信号的到来—放学的铃声。几乎是在同时,罗代奎便飞奔出座位,准确地寻找到老师刚刚落下的粉笔头,蹦蹦跳跳地在回家沿线的墙壁上,恣意留下他的罗氏画法。小狗小猫这些街道上的“常客”画不出新意后,罗代奎开始捕捉时代的印记:军舰、飞机、坦克和着各种声响和肢体表达,相继出现在了罗代奎的童年。

  这个活蹦乱跳的男孩影像在罗代奎日后的作品中被作为主人公再现。

  2000年即至之时,为了纪念这个时刻,罗代奎设计并制作了一款雕塑—“跨世纪”。一个微笑的男孩正从太阳的光晕里走来,生机勃勃。罗代奎一边比划着作品中孩童的模样,一边还原他创作作品时的心情。

  是作品中的孩童感动了这位耄耋老人,还是这种感动赋予了孩童活着的生动?在青年雕塑家姚兰生那里,似乎是寻到了一个答案。“罗老师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首先让他自己感动。”而这份感动,正来自于“他极力所关注人性中的真善美甚至假恶丑,一切真的东西”。

  作为罗代奎的忘年交,姚兰生对前辈的尊重和欣赏是不容置疑的。在其与同样是青年雕塑家的妻子徐悦翔共同完成二人的《雕塑集》后,这份作业是毕恭毕敬交到几位雕塑家手中的,其中一位就是罗代奎。“有梦想,内心有那个强烈的需求,行动上就会有坚持。”这是罗代奎对艺术成功大而化之的理解,但按照他感性的逻辑来讲,这些显然还不够。

  坚持用四川话来与人沟通,是这位77岁老人一直以来的倔强与坚守。“艺术作品不该被理解为看图识字,也不能被当作导游图和说明书,它应该,也只能让你感到了什么而把你内心人性的光点燃。”这是他对艺术真谛的理解。

  罗代奎之所以对艺术有这种看法,那些带着痛感的童年记忆,或许很能说明问题。

  “胶鞋穿破就会挨打,但这顿打常常是白挨。”每每此时,罗代奎总是将拥有新胶鞋的希望寄托在了他的画笔上,他想象着各种新胶鞋的款式,把它们小心翼翼地安置在书本的各种空白处。

  尽管许多年过去了,但现在,“他最喜欢,最多的就是鞋。”罗代奎的老伴说道。

  这种“切身之痛”,就是罗代奎所说的“真”,真实,真情。

  酒味,顺着作品散发

  曾经有一幅绘画作品,令年少轻狂的罗代奎非常不屑。

  “创作了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竟用画笔丑化著名的作曲家穆索尔斯基。”这在罗代奎眼里,觉得他们的关系“不咋地”。

  但之后,罗代奎在一些资料里偶然翻阅到了关于穆索尔斯基的介绍,原来,这位艺术家喜欢喝酒……这些字眼,让罗代奎的记忆迅速与列宾的画面相碰撞,主人公身穿睡衣、双眼迷离、头发凌乱,那不正是一个“醉鬼”的形象吗?于是,“一股酒味,扑鼻而来。”罗代奎激动起来,连连称道。

  “艺术家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就是那个味道能不能出来。”罗代奎有了新的收获。之后,他顺着这种味道,继续前行。

  在创作五泉山雕塑—霍去病之初,罗代奎的脑子里各种造型的英雄形象不断滚动。“都与打仗时的动作相关。”但都不是很满意。而与此同时,设计院的一位老院长几乎天天来现场提意见说看法,这让压抑的罗代奎濒临崩溃。

  就在罗代奎行将走进死胡同的时候,那位喜爱雕塑的老院长,这次并未多言,只是抱拳示意,“老罗,这个可以吗?”罗代奎的灵感瞬间被激活了,竟冒出一句少有的普通话来:“这个很中国。”于是,这才有了今天我们在五泉山看到的“霍去病”。

  经历过困惑的罗代奎,深知艺术之路上的种种艰辛。因此,在日后带徒弟的时候,他格外注重言传身教。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大师,就是能在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觉美的人。为了让徒弟心领神会,罗代奎决定带着他们去逛街,就地取材,活学活用。

  恰好在一家金店的玻璃柜里,罗代奎发现了一件作品,是极好的反面教材:几匹金子做的骆驼行进在银子做的沙漠里,旁边一行字—丝绸之路。

  “你看这个银箔做的沙漠是多么僵硬笨重,从人为敲出来的沙漠里看不出一点点辽阔、无垠、干旱之感,这不是浪费了材料浪费了精力吗?这个骆驼又像猪又像猴子,偏偏不像骆驼,这是把金子做成了狗屎。”此话一出,即“被店长驱逐出境”。

  纸塑,无奈中的新举

  罗代奎走上雕塑这条路,用他的话来讲“是歪打正着”。

  罗代奎小时候比较胖,经常跑到学校旁边的砖窑躲阴凉,出于好奇,渐渐对里面的泥巴产生了兴趣,于是,在几次偷窥后,乘着工人不在的时候,迅速拿走一块开始琢磨起来。“捏个泥球的样子出来,居然上面有珐琅器的光感。”

  罗代奎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次与泥的亲密接触,一出手即是一辈子。1957年,20岁的罗代奎从西南美专(四川美院的前身)雕塑系毕业,怀着对大西北的憧憬,一路风尘仆仆。走出兰州火车站,“我心里狂喊:大西北我来了!我的热情那时候把我自己都感动了。”紧接着,那种被众星捧月的优越感接踵而至。

  “雕塑家,这三个字在当时我就早早受用了,并感觉相当舒坦,但现在想来,真是羞死人了。”

  在那个普通老百姓能买到一把铜锁都是奢望的日子里,罗代奎想要完成铜雕的梦想,立即被无米之炊的现实当头打了一棒。

  初到甘肃省工艺美术厂的罗代奎,决定为自己的梦想自斩荆棘。于是,爱琢磨的他,渐渐锁定了一种同样拥有坚硬质地的材料—玻璃钢。在后来的尝试中,居然还成功了,顺理成章成为甘肃省使用玻璃钢作为雕塑材料的第一人。

  在甘肃省工艺美术厂期间,当他以玉雕见长的徒弟钟浩在尝试用黄河卵石作为创作新材料时,闻知此事的罗代奎立即爆发出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触。“既能就地取材,又能表现民族特色,好想法。”

  “当时,许多人心气很高,都来尝试创作黄河卵石雕,但很快发现,其实这件事情是吃力不讨好,说白了,就是赚不到钱。”对此中尴尬,罗代奎有太多的感同身受。不会做生意,不擅长跟人打交道的他,“对‘钱’这个字想过,但没有太想,想多了创作时就会有负担。”

  在这一点上,钟浩像极了师傅。他并没有在看不到经济效益的黄河卵石雕上放弃追求,反而守住自己的特点独自走了下去。在罗代奎的家中,陈列着一件黄河卵石雕作品《小沙弥》,“这是我过70岁生日时,这小子送我的,还算有良心。”言语中,罗代奎充满了欣慰,言外之意是,钟浩记得感恩。《小沙弥》的旁边是一件雕塑《云南印象》,这是罗代奎退休后所创作的百余件作品之一,也是姚兰生最为喜爱的。“罗老师把舞者的那股劲儿表现得非常准。”

  可就是这么有质感有爆发力的作品,其材质却相当轻巧,罗代奎把这种新材料做成的作品叫做纸塑。

  “泥巴是很脏的,在家里用泥巴和石膏要引起‘天怒人怨’。”这是罗代奎所提出的一个很诙谐的理由,但确实也是无奈之举。于是,这个原因迫使罗代奎再一次寻找新的出路,并最终开发出报纸和白乳胶结合后的新雕塑材料。“哪一天发现有问题了,可以把它胳膊去掉,重新粘结,也可以把某些比较大的地方搓掉,重新塑,泥塑就不行了。”罗代奎在纸塑世界里,得到了越来越多以前未曾有过的体验,甚至开始有意识地将报纸的标题留在构图的造型上面。

  恋爱,才刚刚开始

  很多人都说,“老罗,都快80岁了,怎么还在做你的雕塑?”

  “我想说,我是个慢热型的人,在走过人生这么久后,突然发现,此刻的我正在开始和两个人谈恋爱。”罗代奎幸福地说着自己目前的心境和状态。

  一边做雕塑,一边思考着人生的罗代奎,他心目中与他建立恋爱关系的,“一个就是我的老太婆”,越到年老,越觉得牵肠挂肚,分开见不到就觉得心里不安定,而“另一个就是我的雕塑”。

  罗代奎说,自己60岁之前,其实不懂雕塑。现在才敢说自己看见了艺术殿堂的内容—真实。

  “我发现我很遗憾,当了一辈子的雕塑家,退休的时候,发现不懂雕塑。”对此,许多人又说,“老罗你谦虚过度了,假了。”

  但罗代奎心里清楚,他说的都是真的。

  “作品欣赏就像是旅游—借助于别人的作品看到别样的‘风景’,创作也是旅游—展开想象的翅膀,穿梭于彩云之间。旅游当然有知识积累的一方面,但更看重于内心的感悟。真正的旅行者是不依靠‘导游’的,一纸老旧的地图便令他激动万分,因为紧接着出现的便是无穷尽的期望、艰辛和最后的快乐。”这段内容节选自罗代奎为姚兰生夫妇作品集所作序中的末尾部分。罗代奎说,这也是他对艺术创作最深的感悟。

  罗代奎的老伴从卧室拿出一张当年的结婚照,这张拍摄于48年前的老照片,与眼前这两位老人拉开了太大一段时间差,甚至无法一眼认出,但这份不离不弃的恩爱,历久弥深。

  《金婚纪念》是放在罗代奎家中一件布满灰尘的纸塑作品。巧合的是,这件作品也是与照片有关,只不过这件作品定格的是老两口在快门摁下瞬间,所呈现出来的淳朴与欢笑。据他讲,这件作品中的人物也是在尘封的记忆中复活的。当年在修龙源的时候,每个礼拜都去滨河路,有一次,突然看见一对农村来的老夫妻坐在公园的凳子上,前面是他们的儿子在拍照,“爸爸妈妈,你们坐好,我给你们照相了!”老头规规矩矩地坐好,老太婆还有点不好意思,哈哈大笑,这个场景让人很感动。但当时,并没有创作的冲动。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中国石材网为您提供更多精彩文章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相关评论

客服中心:QQ交谈

开通会员:QQ交谈

广告合作:QQ交谈

建站咨询:QQ交谈

石材微信

微信服务号

石商APP

扫描咨询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