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2012,石林欲夺“生态”品牌

2013-03-31 阅读:522
 绿色、生态意味着和谐、循环、可持续。由此,刚刚结束的市委全会提出要把现代新昆明建设成“全国生态城市”。而一向敢为人先的石林人也顺势率先向“全国生态县”冲关。

  目前正处于旅游产业提升、工业发展突破、城市建设加速的关键时期,石林县委、县政府前瞻性、创新性地打破常规思路,2007年在全市首家提出同时启动“生态县城”等“五创”。

  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进行系统规划,是石林县可持续发展之路。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在城市层面上构建循环经济模式更是石林县大胆而有魄力的创新。

  “生态县”谋划城市构架

  石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云南、中国甚至世界都是无可比拟的,旅游一直都是石林县的支柱产业。

  大发展必须做“大旅游”,大旅游就必须有大环境。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石林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石林县领导班子深谙此理。

  “全国生态城(县)”是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城市品牌。一向大胆创新的石林瞄准了它,决定用5年时间拿下这块目前国家最高级别的城市桂冠。

  其实,早在2004年,石林县委、县政府就把“生态美县”提到了与“旅游立县、粮烟稳县、工业富县”同等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超前的科学发展眼光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抓创建就是抓环境、抓创建就是抓品牌、抓创建就是抓旅游、抓创建就是抓发展、抓创建就是抓和谐”这一理念,在全县领导干部中牢固生根。

  2006年初,石林县又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生态美县”战略。2007年,石林提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平安县、市级文明县城”等5个品牌的创建,并在“五创”中不断创新——

  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等一项项桂冠被自然和谐的石林摘取;

  全市首家成功创建成“国家卫生城”;

  全市首家与主城四区同创“国家模范城市”的县市区;

  历时一年多,2007月5日,石林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首创的《石林县建设生态县规划》编制完成,顺利通过省、市专家评审。《石林彝族自治县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完成。

  按照《石林县建设生态县规划》,石林将严格遵循科学发展观,对环境与发展进行整合,把生态建设、旅游产业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融为一体,以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模式代替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伊始,石林正式启动“生态县”规划实施。新机制推动大绿化,大绿化改善大环境,石林正在把环境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竞争优势,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天时地利创建“生态县”

  通过不懈努力,几年来,石林县生态建设不但取得了显著成就,还为创建“全国生态县”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标

  按照县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县“两会”确定的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石林将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县”的总要求,以“旅游立县、粮烟稳县、工业富县、生态美县”为目标,努力把石林建成昆明市国际旅游度假休闲核心区、以大旅游带动经济结构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大转变,全力推进旅游国际化、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城乡一体化,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建成云南省集旅游、文化、交通、商贸为一体的区域性中心,建成全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和国际知名精品旅游胜地。力争2012年建成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

  

  天时

  去年,石林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荣获了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治理工作十佳单位,最佳资源保护的中国10大风景名胜区等等。

  

  地利

  绿意葱浓满眼春。目前,石林城市绿地总面积已达226.19万平方米,绿地率36.42%,绿化覆盖总面积233.3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7.57%,人均绿化面积15.74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石林县每年将投入1000万元用于“生态美县”建设,制定完善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统一规划,用3到5年时间,重点实施石林景区外围、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和县城周围40平方公里范围的面山绿化工程。

  

  人和

  近年来,环保部门积极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倡导生态文明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开展“绿色学校、生态乡镇”等系列创建活动,2004年至2006年共申报成功“绿色学校”11所,其中,西街口中学同时获得省、市级“绿色学校”,民族中学获得省级“绿色学校”,其余9所学校获得市级“绿色学校”,今年又申报了两所学校。

  辖区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达85%以上,公众对辖区城市环境状况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

  石林之环保亮点

  石林的环境保护有目共睹,石林环保人为此呕心沥血。2006年,石林县环保局获得国家人事部、环保总局“先进集体”表彰,云南数百个县市区独此一家。

  

  绿色

  石林是目前全省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最多的县区。

  长湖镇、石林镇成功申报为“省级生态乡镇”,并于2007年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评审;西街口镇、圭山镇完成了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前期工作。

  目前,石林已经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对保护资源和严厉打击私挖滥采、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围绕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环境管理四大体系,以城市环境空气、地面水、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等为重点,结合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着力实施“创模”八大工程。

  加强县辖区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生态建设、资源开发项目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

  

  碧水

  巴江是石林的母亲河,在石林县境内全长57千米。上游是举世闻名的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中游从石林县城穿城而过,下游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叠水,沿江两岸居住着石林全县近60%的人口。曾几何时,由于污染严重,巴江竞成了一条让人揪心的臭水沟。

  创建生态城,首先必须重展巴江亮丽容颜。

  2003年6月,石林县决定按照保护环境、平衡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4期投资2.12亿元,启动石林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环境整治和保护工程,对总长度为54.39公里的巴江河道进行截污、拓江、驳岸、蓄水、绿化和岸边园林建设,新建污水处理厂,彻底根治巴江流域的污染状况,使之成为旅游观光型、城市休闲型、农业水利型、城市疏导型、城市排污型五位一体的生态河流。

  截至目前,治理总长度为近5000米的前三期工程已经接近尾声。治理后的巴江,点源污水得到了有效截留,防洪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绿化面积达16万平方米,俨然一个人工植物园,加上500多盏流光溢彩的各式路灯地灯,完全达到了园林城市的标准。如今,许多前往石林的游客慕名而来,把巴江带状公园当成了必看景点之一。

  而新建日处理10000立方米的石林县污水处理厂正在紧张施工,计划今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

  通过实施截污、河道整治、岸边园林建设等,巴江河水质预计今年达到水功能要求。

  

  道路

  境内昆石路、石安路和石林中路

  沿线,是石林全面实施“生态美县”战略首批实施的林业生态重点治理区。

  目前,以昆石高速公路石林段“点”、“线”绿化为重点的一期工程已经接近尾声。按照规划,三年内,石林境内昆石路、石安路、石林中路等三条交通要道全长18.2公里的公路沿线将采取造、封、管、补等植被恢复措施,种植和移栽黄莲木、清香木、清香桂、迎春柳、滇朴、云南合欢等50余个乡土树种81.85万株,使进出石林的三条主要交通干道成为石林的绿色长廊和旅游景观大道。

  

  园区

  为进一步推动石林风景名胜区转型升级,石林投资5000万元,一次性园林绿化面积达15万多平方米的“阿诗玛生态文化园”开工建设,工程通过科学配置雕塑、绿化、水景、石山等景观元素,塑造了一个既能反映和展示彝族撒尼文化、旅游文化和石头文化,又能满足中外游客动态观赏和休闲活动需求的生态文化活动空间,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目前,“阿诗玛生态文化园”已经建成并对中外游客免费开放,景区外围的生态内涵因此得到了全面提升。

  

  整治

  去年,石林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全面整治,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严厉查处污染治理设施未建成或未按规定申请“三同时”验收,擅自投入生产的建设项目或长期以试生产名义违法排污的企业;严厉查处噪声达标区和烟尘控制区的环境违法问题,重点是各娱乐场所噪声和餐饮业油烟及锅炉废气,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一律停业整顿;加强对列入省级挂牌督办企业的整改和指导。

  为着力解决群众反复投诉的环境问题,去年,环保部门对圭山片区土法炼锌、土法炼焦现象进行大规模取缔,目前,圭山片区已无土法炼锌、土法炼焦现象存在。现已向省级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对宏达石材厂、宜奈石材厂两家挂牌督办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不配套进行督促整改和指导,并于去年11月通过市局验收组的验收,同意摘牌。

  

  监管

  石林环保局一直都是申遗、创卫的主力军。

  近年来,石林环保局加强对辖区内排污企业的现场监察工作,开展对石林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区现状和保护区各类建设项目进行现场监察,对已审批的“三同时”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每半年现场监察一次,坚持每月对省、市及本县重点考核企业现场监察一次,每季度对已达标企业现场监察一次,每季度对取缔排污许可证的企业排污规范化情况监察一次,确保治理设施运转率100%。

  去年,环保部门共对建设项目现场监察共97家,进行现场监察记录205次(份),制作现场处理决定通知书69份,建设项目现场检查处理决定通知书16份,查处违法案件18件,共收缴罚没收入8.5万元。

  落实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完成对30家持有排污许可证单位的年检工作。

  各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三同时”合格执行率达100%。

  记者何智惠

  通讯员张雪刚 毕桂仙摄影报道

  创“生态县”

  建和谐石林

  ——访中共石林县委书记柳文炜

  作为全市首家提出“生态美县”战略和建设生态旅游城市的县,石林近年来的生态建设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昨天,本报记者对石林县委书记柳文炜进行了专访。

  柳文炜说,石林最大的资源是旅游,生态的保护、建设与旅游业相辅相成,“生态美县”的最直接目标之一就是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按照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把昆明建设成为“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特色生态城市”的目标,县委、县政府将深入学习和领会仇书记和张市长在全市园林绿化暨生态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和投入机制,把环境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竞争优势,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使之成为石林创新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新亮点。

  谈及生态建设,柳文炜给记者开了一张大手笔的“清单”。他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申遗”这一重大机遇,围绕“五创”目标,不断创新投融资模式,已投资5800多万元对巴江进行了有效治理;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日处理量达100吨的垃圾处理厂;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了县城主要街道生态文化改造工程;投入7000多万元新建了11个文化广场和生态园;去年,又采用BOT运作模式,投资3300多万元开工建设日处理量达2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今年6月底可竣工投入使用。去年,石林已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一个“城在林中,村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旅游城市已初具规模。

  柳文炜说,创建“生态县”的目的就是要构建和谐的石林,实现共建共享。为此,县委、县政府以“羊进厩,树上山”为目标,对石林风景区的生态进行积极保护;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一池三改”工程建设,在九石阿旅游专线沿线选择了七个彝族村寨作为生态文化旅游村试点,连续三年每年每村补助10万元的建设经费,帮助村民从保护生态的过程中获益,目前,七个村的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均已接近尾声并开始接待游客。

  石林创“生态县”底气七分

  如果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石林凭借优势而上的话,那么,力争“全国生态县”就是石林人的胆识。

  2007月12日,历时一年多时间,石林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首创的《石林县建设生态县规划》编制完成,并顺利通过省、市专家评审。

  据悉,截至目前,通过严格对照、自查“全国生态县”创建指标,石林县创建指标合格率达到了70%以上。也就是说,石林的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已有七分底气。

类别 序号 考核指标名称 考核标准 2007年现状 达标情况

经济发展 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 ≥25000 8076(2006年) 未达标

2 年人均财政收入(元/人) ≥3800 562(2006年) 未达标

3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 ≥4500 3339(2006年) 未达标

4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 ≥12000 10283(2006年) 未达标

5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 ≤1.2 0.86 已达标

6 单位GDP水耗(立方米/万元) ≤150 23.56 已达标

7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产品的比重(%) ≥20 25 已达标

环境保护 8 丘陵森林覆盖率(%) ≥45 37 未达标

山区森林覆盖率(%) ≥75

9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山区及丘陵区) ≥20 20.6 已达标

10 退化土地恢复率(%) ≥90 95 已达标

环境保护 11 空气环境质量 达功能区标准 达国家二级标准 已达标

12 水环境质量 达功能区标准 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二类标准 已达标

13 噪声环境质量 达功能区标准 达《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二类区标准 已达标

14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千克/万元)(GDP) ﹤4.5,且不超过国家总量控制指标 1 已达标

15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60 正建设污水处理厂,预计于2008年4月底竣工 基本达标

工业用水重复率(%) ≥40 40以上 已达标

16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100 已达标

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 ≥80,无危险废物排放 100,无危险废物排放 已达标

17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12 15.81 已达标

18 旅游区环境达标率(%) 100 100 已达标

19 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例(%) ≥30 31 已达标

20 秸杆综合利用率(%) 100 100 已达标

21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90 100 已达标

22 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 ≥90 92 已达标

23 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 ≥80 86 已达标

24 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千克/公顷) ﹤250 246 已达标

25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 100 已达标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98 未达标

26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100 27 未达标

27 农村污灌达标率(%) 100 100 已达标

28 农村生产系统抗灾能力(受灾害失率)(%) ﹤10 1.2 已达标

社会进步 29 人口自然增长率(%) 符合国家或当地政策 市政府目标要求控制在6.5‰,我县实际为5.2‰ 已达标

30 初中教育普及率(%) ≥99 100 已达标

31 城市化水平(%) ≥50 城镇化率

27.6(2006年) 已达标

32 恩格尔系数(%) <40 36(2006年) 已达标

33 贫困人口比例(%) <3 10.2 未达标

34 基尼系数 0.3-0.4之间 未开展统计

35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 >85 80 基本达标

36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95 80 基本达标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中国石材网为您提供更多精彩文章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相关评论

客服中心:QQ交谈

开通会员:QQ交谈

广告合作:QQ交谈

建站咨询:QQ交谈

石材微信

微信服务号

石商APP

扫描咨询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