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民间老石材派上大用场 登封征集到15000块

2013-03-31 阅读:410
 

    太室山下,一条新铺就的青石板甬道通到会善寺门前。

    这条甬道用手工老条石铺成,条石上人工凿痕清晰可见。整条甬道显得自然古朴,与千年古刹的沧桑感十分契合。

    登封征到

   15000块老石材

    会善寺是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点之一。据了解,两个月前,登封市面向各乡镇征集人工锻造的老石材制品,用于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环境整治,以便“修旧如旧”,与文物本体风貌相协调。

    由于嵩山历史建筑群所需老石材数量巨大,仅青石板就需要13500平方米,青石台阶需要1740平方米,因此,征集活动采取群众自愿捐献、等面积以旧换新的原则进行。

    会善寺寺外广场、嵩岳寺塔周边、观星台周边环境整治使用老石材。记者看到,施工场地上堆放着从广大乡村征集来的石材,青条石小的几百公斤,大的数千公斤,据介绍有15000多块。施工人员正在认真挑选陈旧程度和色调一致的石板,用于铺垫广场、甬道。

    “重铺旧石板,去掉路边杂七杂八的东西,老青石路的味道也出来了,与周边文物环境很协调。”在会善寺前纳凉的当地老居民说。

  道路改造

    老石板替换水泥路

    登封市申遗办有关专家说,文物周边环境治理的要求是,使用原材质,保持原结构,尊重原工艺,遵循原形式,保护其最有价值的东西,留存最有内涵的东西。周边环境治理中,用老石板换新石板,用老石板换水泥通道,坚持了最少干预的原则,这样的维修没有违反历史的真实性,是一项有价值的周边环境整治工程。

    在告成镇的观星台,一位热心的义务讲解员向记者介绍,广场台阶上除了侧石是新的外,其他都是用老石材铺的。

    一条长约3米的青石板,静静地安放在会善寺外的台阶上。它来自宣化镇的一个小山村——七里庙村。一个多月前,这条老青石条躺在村民景太安家的外墙根处,过往的村民们习惯在这块青石上坐下歇歇脚。

    “听说是为了申遗,老景说什么都不要钱。”村支书李银芳说。景太安一次就捐赠了8条老青石,都是20多年前拆旧房时留下来的。

    环境治理

    还需大量老石材

    申遗不仅改变了当地人的思想观念,开放了他们的见识,村民们也更加珍惜爱护它了。村民们说,没想到这些人工锻造的老石材,以往在村里只是歇凉的石礅、砌墙的石料,如今会派上这么大的用场。

    征集石材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热情支持。短短4天,宣化镇七里庙村就收到500多块旧石条,用卡车足足运了8趟。85岁的老汉景新不仅将从旧房扒下来的老青石全部捐赠,还将门墩也捐到了村委会。

    登封市文物局负责老石材征集工作的赵国宏说,征集到的大部分石板、石条,主要用于申报点外道路、台阶的铺设。但是目前征集的石材还不能够满足环境整治的需要,期待社会各界提供更多的老石材。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中国石材网为您提供更多精彩文章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相关评论

客服中心:QQ交谈

开通会员:QQ交谈

广告合作:QQ交谈

建站咨询:QQ交谈

石材微信

微信服务号

石商APP

扫描咨询下载APP